Saturday, September 22, 2007

第118期首版


主題﹕檯球小子

報導:蔡偉康/陳榮彩


每當回憶起檯球運動過去廿餘年來在砂州走過的歲月腳步時,砂拉越體育桌球公會主席李祖強便會感觸良多,心情百感交聚。李老闆滿懷感慨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珍藏,兩本厚厚的文件閘裡頭,貼滿了一張又一張的剪報,內容記載了本地檯球運動過去廿多年的興和衰。


砂州檯球歷史


“80年代中期,當檯球剛剛在本州興起時,這還是屬於一種高消費的運動。要談稱得上有水準的檯球中心嘛,全砂就僅有一家,而且還是會員制的,會員費高達數百令吉,每小時收費12令吉,這種消費並非每個人都負擔得起……”李氏徐徐地向記者闡述。

90年代初,本地的檯球中心越開越多,如雨後春筍般。商家互相競爭的結果,不僅使到收費降低,一些原來只接待會員的檯球中心,甚至也開始向公眾對外開放,檯球運動的發展如日中天,成了備受公眾歡迎的球類運動。


檯球中心龍蛇混雜


由於當年在本地可供公眾消遣的夜店不如現在來得多,卡拉OK、夜總會和酒吧等等少得可憐,檯球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了許多愛泡夜店人士的首選去處。

也因為如此,李氏感嘆連連地說,檯球中心在90年代初期成了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,許多黑道中人都愛聚集在檯球中心,喝酒、吸煙、賭博等等,使到一般公眾對原來健康的檯球運動產生負面的印象,將檯球運動和‘煙’、‘酒’、‘賭’掛上符號,檯球運動慢慢走向沒落,不少檯球中心相繼倒閉。


健康檯球運動重現生機


然而,隨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變遷,檯球運動在踏入21世紀的今天,已逐漸擺脫沒落的窘境,恢復了昔日的光輝,越來越多藍領,甚至是白領階級的專業人士,開始投入檯球運動的懷抱中,主要的年齡層一般介於30至50歲左右。

說到檯球運動重現生機時,李祖強一臉安慰地向記者解釋﹕“電子媒體對檯球運動的大事報導,已使到這項運動更廣泛地被人們接受。加上如今愛到夜店消遣的人士有更多其他的選擇,檯球中心可說是重拾昔往的寧靜。”

為鼓勵更多青少年從專業的角度去接觸檯球運動,李氏透露,砂拉越體育桌球公會每星期都會為公眾開辦檯球課程,並且由資深球員免費教導,藉此達到檯球運動普及化的目標。要如何才能打出一場具有有水準的英式撞球?這有賴於天時、地利以及人和。所謂天時,就是打球的環境﹔地利,就是要有良好的設備﹔而人和,就是要有良好的技術。三合一才能讓人看得賞心悅目。撞球,最重要是玩者的基本功,包括拿桿及站立的姿式,以及機械化的手臂慣性動作。

黃立武(21歲)


“每一粒球打出的效果都不一樣,即使用上同樣的姿式、力度,以及準度,只要出桿的點稍有毫厘之差,打出來的球就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角度,如果是在賽場上,這一丁點的失誤,將會成為致命傷。”

今年21歲的黃立武,接觸英式撞球只有3年,不過,他已經參與4次比賽,並獲得3次亞軍。目前是砂體育桌球公會學員的他說,每一粒打出來的球都不一樣,所以,要把自己的手臂練到像機器一樣,才能打出完美的球。他認為,打球最重要是在於基本功,所以,最好是一開始就有一個好的老師來教,不然後期才開始接受訓練,一些習慣性的動作是很難改的。

黃立武是在16歲開始接觸撞球。當時他是在砂拉越俱樂部和朋友看到別人在玩,後來他嚐試玩時,發現本身對於撞球知道得非常少,而且朋友也越玩越好,在好勝心下,就開始拜師學藝。剛開始時,他受到家人的反對,過後他帶父母親去看他學打球的環境,以及讓父母親看到他的一些小成就後,就不再反對。

鍛煉思考方式磨練耐性


他在學習打球的當兒,除了學到了技術外,無形中也鍛煉了他的思考方式及耐性。目前他在比賽中最高能取得一桿四十多分,而平常時則可一桿取得六十多分。個人覺得最難打的球是遠射。他在受訪時也不忘給些“貼士”於喜歡打球的人,即* 姿式必須保持右腳直,左腳斜;* 出杆不要只以蠻力,應把力度集中在球桿前端送出;* 使用架桿器時,如以右手握球桿,就用左眼來瞄球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