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December 23, 2006

第81期第2版


主題﹕他鄉的路越走越寬……

報導:陳琇玉

刊出日期﹕23/12/2006

謝海玲‧台灣新娘遠嫁他鄉

在詩巫已住了20年之久的謝海玲,可算是把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都交托予詩巫。於1982年在台南因讀書關係而與來自砂州詩巫的丈夫相識進而相戀3年,1985年共結連理。之後,1986年初申請簽證來馬。

學習順服。適應環境

她表示當初選擇結婚時,身邊朋友都很支持,惟有雙親反對,因不舍得女兒遠嫁他鄉。已嫁作人婦的姐姐對她說﹕夫家有什麼要妳做的,就乖乖的去做。哥哥則告訴她﹕是由人來適應環境,而不是由環境去適應人。當時的她就是帶著這兩句話從台南家鄉來到了從未听聞的詩巫。

思鄉落淚。回鄉探親

回想起剛嫁過來的那一段日子,因家境并不富裕,加上當時打國際電話費用昂貴,于是她就靠著每個月的一封家書與台南的家人通訊,而信的內容總是報喜不報憂。記得在新婚后的某一天,她從睡夢中醒來後無故落淚,丈夫問起時,才知道是思念家鄉,而這才促成了她婚後第一次回鄉探親。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現在她可以透過電腦影像視訊隨時隨地與台灣家人保持聯繫,清楚的看到對方在做什麼。平時,她也會透過衛星來留意台灣的新聞及發展動向,一解鄉愁。

兩地生活節奏相仿。樂做戀家人

謝海玲在1996年開始經營婚紗及美容生意。直至9年前,因美容生意上了軌道,她才結束婚紗生意。如此一來,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返回台南探視家鄉年邁的父親。目前她每年共返鄉2次,分別是新年期間及父親壽辰。剛開始連一句福州話都听不懂的她,日子有功,現在她雖不能說一口流利的福州話,但是卻已能听得懂七、八成以福州話為主的談話內容。

這亦要歸功於她美容院的顧客,因大部分顧客為福州人。由于本身是戀家的人,海玲平時除了照顧生意之外,其餘時間都是待在家裡。她覺得,詩巫的生活節奏與台南家鄉蠻相似,不像都市般繁忙、緊湊。她說,台灣寒冷的冬天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很辛苦的,所以每到年尾時她都會接父親來詩巫避寒及小住一段日子。

嗜吃水果的她指出,早期在詩巫很難買到番石榴(台灣俗稱芭樂),有次陪同台灣友人逛詩巫市集時,看到有人在售賣番石榴,于是她就瘋狂掃貨。當時這舉動確實讓身旁友人覺得訝異,丈夫唯有幫忙解釋說,她此舉乃是怕日後“缺貨”。表達方式的差異她說,本地人喜歡將“不懂”與“不知道”解讀為同樣的意義,當不知道或不懂某一件事時,總愛說“不懂”。也許因為“不懂”是2個字,而“不知道”則是3個字,于是習慣性的回答“不懂”。基本上來說,“不懂”是指對一些事的理解程度不夠;而“不知道”則是對事情一無所知。剛開始時,她聽到如此的答案時難免會覺得怪怪的。久而久之,也漸漸習慣了,記得有次回台灣與家人相聚,當妹妹問起一些事情時,她也很順口的回答“不懂”,而被妹妹糾正,足見歲月的流逝讓她也越來越融入本地的生活。

她說每當有人知曉她是來自台灣時,總愛問她有關台灣與馬來西亞兩個國度的差異。“台灣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,有著許多的回憶;而詩巫則是我紮根的地方。總括來說,是各有各好。只要是能與親人相聚在一起,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樣的。”

黃政福‧離家逾十載 家鄉異鄉日子如常過

黃政福自19歲離家,到西馬求學后,便成了“他鄉人”。已離家逾十年的他或許早已習慣了異鄉的生活,不論是什麼節日,都不會特別勾起他對家園的特別怀念。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,一年當中,並沒有任何的節日會讓他特別想家。即使是華人新年,他都是如常的過日子。黃政福是家長中子,新年期間,尤其是近些年來,家中長輩催婚得緊,無疑也令他怯步。“我很喜歡小孩子,但是目前還未想要結婚生子,因為覺得照顧孩子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,這是項大工程。”

每年至少返家2次

對他來說,要團圓不一定要在新年期間。任何時間回家,與家人相聚,都是團圓。一年固定返家至少2次的他,與家中成員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。回家的日子,他總是選擇與家人作伴。自認容易與他人打成一片的黃政福表示,近年來返家都較少與朋友聯絡。這是因為朋友或舊同學們多數已成家立業,有些則忙著工作,他不好意思打擾人家。黃政福從事宣教工作,負責帶著基督徒藝人到各地進行活動。久在外地打拼,黃政福近期起了返家發展的想法。他說,或許會在明年四五月時回到詩巫。對于進一步的發展計划時,他表示目前還未有定案,待一切有了決定后,才說吧。

No comments: